Donate
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– 訪問兩位中國新導演王強及蔣佳辰

香港國際電影節除了放映外,近年亦參與電影製作,出品不少短片,請來多位國際知名導演參與,2016年更與中國的合一影業合辦「早鳥•新導演啟航計劃」,推動新導演創作首部長片。兩部獲選作品——王強的《被陽光移動的山脈》和蔣佳辰的《尋狗啟事》已經完成,並在今屆電影節放映。兩位導演先後來港出席映後談,期間接受電影節的訪問。

《被陽光移動的山脈》以沉實平衡的慢調子講述西藏僧侶丹增班覺回家探望昏迷的弟弟,卻與他的未婚妻發生一段感情糾葛。丹增愛上面前的女子,但信仰與親情使他陷於兩難,無法直視自己的情感。談到創作靈感,本身是藏族的王強指從小喜歡本土文化和藏傳佛教,拍劇情片前,他已經拍過相關紀錄片︰「可能潛意識種下了一顆種子,我更想表現出一種由自己眼光理解的藏人文化。」戲中風光如詩,更反映主角心中景像,回到俗世的僧侶與平常生活格格不入︰「電影主要想表達一種狀態。我想在各種文化裏生活的人,都面對同樣問題,關乎精神與自我,也關乎人的困境與超然,無論愛情信仰都是如此。這部電影是藏人的故事,但應該和城市人的生活感受共通。」影片入圍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,並獲得最佳编劇獎,足證好的故事能感染不同地方的觀眾。

蔣佳辰的首部作品也同樣有地方特色。戲名人模狗樣的《尋狗啟事》是齣黑色喜劇,藉尋找失蹤的代養狗,側寫男主角對家庭、學校和個人前景的困惑。濃厚的東北口音,生猛的演出,一點也不像新手執導。本身在大學教授電影的蔣佳辰以一場一鏡的拍法,將戲中荒唐的情節表現得極富真實感︰「長鏡頭不止是為了表現技巧,也有實際原因。我們拍攝期短,要快速完成,需要演員很專注地演出。你或者以為戲中那麼自然的是即興演出,但其實是反覆排練出來。另一方面,我不在一場戲中間剪接是為了保持真實性,所以戲中61場戲,就用了61個長鏡頭。」蔣佳辰特意在戲中強調東北背景,除了自身關係,也想反映東北現時的狀況。男主角修讀商業,畢業論文關於東北的發展,朋友開口埋口都說要振興東北,為了生計他要對教授阿諛奉承,長鏡頭底下是一個個力爭上游的年輕人︰「東北在30年代是中國發展最現代化的地方,但現在不是這樣子了,年輕人都會到上海、深圳打工。我嘗試透過這個故事和人物,反映我對家鄉的感受,並將我對這個社會的瞭解放在電影裏。」

從題材到拍攝方法,兩部作品各具特色,但同樣以方言為主,以導演的出身地為背景,題材和類型上是近年中國電影中少見。不過,兩位導演不約而同擔心電影的將來路向。訪問時,王強問及電影的慢節奏會否令人感到沉悶,他感嘆︰「雖然已經獲得龍標(中國電影片公映許可證)了,也不代表電影可以在中國商業發行。」蔣佳辰也有同樣擔憂,《尋狗啟事》的對白不是純正普通話,而是濃厚的北方口音,可能令戲院卻步︰「開拍成功,完成了,也得到了龍標,不算是獨立電影,反而有沒有機會排期上映才是現時最擔心。拍好了電影,當然也想更多觀眾看到。」中國電影市場雖然成長甚快,但電影上映安排往往由電影院商和發行商決定,口味單一,到現時仍缺乏較為小眾、獨立製作的電影發行。健康的電影市場應該能容納不同地域和題材的電影,期望兩部作品在往後日子能在各地上映,與更多觀眾相會。